(三)优化能源发展布局综合考虑全省能源资源赋存、水资源分布、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结合我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
郝思凯强调,帝斯曼在中国光伏市场的扩张没有止境。作为材料领域的龙头,帝斯曼如何看待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是否还会继续此前在光伏领域的扩张,未来将着重于哪些关键技术的研发,如何看待美国发起201条款调查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影响记者带着这些业内普遍关心的问题,与上述市场行为背后的舵手帝斯曼先进太阳能副总裁郝思凯(Oscar Goddijn)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自2016年底以来,活跃于全球健康、营养及材料领域的荷兰皇家帝斯曼在中国光伏市场上动作频仍:全球范围内发起旨在推进创新技术商业化的明思挑战、全资收购中国科技型初创企业尚善新材料、参展第十一届SNEC国际光伏展并同时宣布与中盛阳光就推进高性能绿色太阳能光伏组件商业化展开战略合作种种迹象无不显示出帝斯曼对中国光伏市场的信心和坚决推进光伏在中国乃至全球平准化能源成本(度电成本)降低的勇气。郝思凯认为任何一个行业健康成长的关键都应在于把技术创新变成企业利润和商业成功,换句话说,创新的成功商业化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无论如何,郝思凯强调在太阳能这个领域,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能够推向市场,对此帝斯曼不仅乐见其成,同时在适当的时机也会考虑继续并购或者投资,我们非常愿意在中国有更进一步更大的投入。对于今年中国光伏市场最热门的户用分布式,郝思凯也有过深入思考,他认为作为全球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户用分布式具有无穷的潜力,但是在市场发育的早期,政府以及行业领导者应该更多的借鉴美国、德国等国家的成熟经验,从政策上帮助业主,让家庭业主能够轻松选择并简单组装这些太阳能组件,同时保证价格便宜和容易并网,而这些都是技术之外,户用分布式前面爆发的前提。郝思凯介绍说,在欧洲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光伏组件的可回收性,有专门的机构PV Cycle(欧盟光伏废物回收组织)鼓励电站使用可回收的组件,而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迟早也会面临这一问题。
未来研究方向:更低成本和更高质量的产品谈到未来的研究方向,郝思凯向记者重点介绍了帝斯曼太阳能事业部的愿景:通过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太阳能组件的成本,直至最后实现平价上网,所以我们只追求两点:第一降低成本,第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落实在中国光伏市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价格和成本,一方面大家都希望通过降低成本和价格为自己创造更多利润,那就不可避免的压缩了上游环节的利润;但是另一方面整个行业(每个环节)都需要利润才能健康发展。在伊舒断陷盆地开展长春市国信南山温泉城等以建筑供暖、地热温室种植和规模化温泉入户住宅小区为主的4个重点项目。
(三)需求预测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经济社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加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能源需求增速放缓。(五)加强能源行业监督管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能源监管。扩大风电清洁供暖规模,实施风电制氢示范等风电综合利用工程。完善市域骨干网架工程。
加强能源价格监管和服务质量监管,加强能源安全生产监管,严格对石油、天然气开采和运输环节的安全监管,降低重大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损害事故风险。推进国有煤炭企业改革重组,稳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生产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完善煤炭资源管理,规范开发秩序,规范煤矿准入、退出机制。(一)基本现状1.资源状况我省能源资源种类较为齐全,传统化石能源储量不足,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较大。电力装机容量3648.8万千瓦。开展多能互补示范项目。
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能力,鼓励利用风、光、水、煤等资源组合优势,开展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一体化运行示范。建设丰满水电站、敦化抽水蓄能500千伏送出工程,进一步增强电网承载能力,满足电力外送需要。重点围绕吉林千万吨炼油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炼油企业质量升级,按期完成质量升级改造任务,实现油品清洁生产。坚持适度超前发展与调整优化相结合,严格控制新增煤电规模,适当规划建设背压机组煤电项目,按就地消纳与输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并举的原则,适度发展风电,大力推广太阳能分布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
加快推进大型水电工程和调峰电站项目建设。五、保障措施(一)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能源发展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密切关注国家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动向,加强能源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
发达国家能源需求呈饱和态势,发展中国家将成为推动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按照优化中东部、打造西部原则实施差别化开发,优化全省能源建设布局,突出重点,形成东中西部区域优势互补、协调互动的能源供应格局,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
完善能源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健全能源市场信用制度,加强能源市场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健全能源市场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促进能源市场公平交易、有序竞争、安全高效运行,确保市场调节作用有效发挥和能源工业健康发展。着力发展清洁能源,着力提高能源效率,着力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用能条件,形成多能互补,内外互济的发展格局,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吉林振兴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鼓励煤炭企业开展煤机再制造,研究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拓宽制造业务领域。我省传统化石能源总量小,能源工业起步早,资源开采时间长,经济开采储量少,扩产空间有限。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减少污染物排放,走绿色能源发展之路。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3480万吨标煤,年均增长3.4%。
积极推进煤炭洁净化利用,加强煤炭洗选加工、瓦斯发电、煤矸石综合利用与矿井水再利用,提高洁净煤产量,原煤入选率达到80%。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工程,鼓励分布式光伏发电。
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站的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布局,积极推广应用电动汽车,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能源民生条件继续改善。
积极推进灵活性改造热电联产机组和纯凝机组。(一)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费强度,以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为主攻方向,推进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与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实现两提高、一稳定、一降低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能源结构与产业结构双优化。
重点在长春、吉林、白城等地区开展示范项目建设。强化省域骨干网架工程。加快推进长春气顶、松原双坨子两座天然气储气库建设,启动昌10和伏龙泉天然气储气库前期研究工作,提供供气保障能力。改建庆铁三、四线原油管道项目。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进煤炭及相关行业低碳化发展,推广燃煤机组的超低排放技术,实现终端煤炭消费清洁化。(六)推进能源装备产业升级立足优势领域,优化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一批优势骨干企业,不断提升传统能源装备产业的竞争力。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重点推进电网、油气管网建设运营体制改革,明确电网和油气管网功能定位,逐步建立公平接入、供需导向、可靠灵活的电力和油气输送网络。新常态下,我省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能源消费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与中亚、俄罗斯、蒙古和朝鲜等周边国家能源合作领域将不断扩展。
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新业态、新产业加快发展,生产利用方式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大力发展汽车等交通工具使用天然气,有序推进燃煤小锅炉煤改气,在城市新建区、集中供热能力不足地区优先推广使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电动汽车充换电接入设施工程。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业务,多途径培育售电侧市场竞争主体,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用电选择权,提升售电服务质量和用户用能水平。(三)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强化能源储输网络,统筹能源运输方式,实施煤炭输送通道工程、油气管网完善工程、储备调峰工程、强化省域骨干网架工程、配电网改造工程等能源储运项目建设。继续实施气化吉林惠民工程。
支持吉林宏日新能源公司开发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与供热锅炉,并以BOT模式开展生物质成型燃料供热。到2020年,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63%。
到2020年,通过改扩建,剩余煤炭矿井52处,产能维持年产2700万吨水平,是现有产能的55%。四是积极推进电能清洁供暖。
在农村推广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房、太阳灶等。(二)面临形势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省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努力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关键时期,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机遇和新挑战。
网友点评
已有0条点评 我要点评